吃飯習慣就知道性格

一個人的飲食習慣,能夠體現他的思維、行為模式。

吃飯比較快的人

在吃飯這件事上非常講究效率的人,其他方面,也是很難讓自己慢下來。做事講究效率的人,往往比較有目標感。這樣的人更注重世俗意義上的成功,比較容易在事業上取得一些成績。他們對自己比較苛刻,不敢停下來,不敢享受生活,他們常常會用物質、金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。也會因為過於偏重目標和事業,而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。

吃飯比較慢的人

這裡會存在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。一是,這樣的人會很享受美食對味蕾的刺激,追求和食物單獨相處時多巴胺的分泌。所以,他們會讓吃飯這件事,盡可能延長。他們追求快樂,也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,也願意自我滿足。他們的內心往往比較平靜、安定,很少會產生焦慮的情緒。這樣的人比較注重自我感受,有時候可能會給人一種比較自負的感覺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,覺得吃飯簡直就是“上演災難片”,食物實在是難以下嚥,但為了填飽肚子又不得不吃。這樣的人,快樂的閾值通常比較高,所以很多時候會覺得生活很無趣,容易抑鬱。人生觀會比較消極,不太容易信任別人,所以更喜歡獨來獨往。但同時又很重情義,因為能走進他們心裡的人,真的非常少。

總是先吃喜歡的食物

在生活中,這樣的人常常會有孩子氣的一面。容易把自己的喜歡和厭惡都表現出來,與人交往沒什麼心機,不會藏著掖著。也很少會去考慮比較長遠的事情,更加追求當下的快樂。生活態度往往是過一天算一天,所以有時會給人一種不夠靠譜,不太有責任心的感覺。實際上,這樣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,看到機會來了,就會一把抓住。

把最愛吃的食物放在最後

這樣的人,往往有延遲滿足的能力。面對棘手的問題,更有耐心去解決,抗壓能力也比較強。在工作中,更擅長負責週期長的項目。因為他們不會因為短期沒有看到效果,就輕易否定自己。不過他們的童年生活常常是不夠快樂或不被滿足的。自己的需求總是被親人忽視、打壓,所以會習慣性地把自己真實的感受放在最後。這樣的人更容易壓抑自己,滿足別人,有時會表現得比較“討好”。

愛挑食的人

在食物上比較挑剔的人,往往比較注重生活的品質。他們很清楚什麼樣的東西,更符合自己的胃口。所以常常表現得很“完美主義”,要求也會比較高。這樣的人,總是有著非常明確的是非觀,看待事物非黑即白,有時會顯得固執、較真。遇到欣賞自己的人,會加倍對對方好。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,甚至不會給對方進一步了解的機會。這樣的人會比較抵觸新鮮事物,對於不熟悉的領域,寧願遺憾也不想輕易嘗試。不了解的人會覺得這個人不近人情,其實只是太害怕受傷害了。

喜歡嚐鮮的人

有一種人,可以說是對美食來者不拒。沒吃過的,沒見過的,都願意去嘗試一番。不但追求食物的新鮮感,在生活態度上,也常常不拘一格。不太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,更嚮往自由、充滿未知的每一天。這樣的人,往往不喜歡被束縛,無論是與人相處,還是物質方面。和這種人在一起,常常會感覺到很開心,但也會伴隨著一種不穩定的危機感。這樣的人不會輕易許諾,但是面對未知的風險,常常會勇於承擔。

喜歡把食物分區域,並且按順序來吃

這樣的人通常規則感很強。熱衷於給很多事情制定條例、規則,不僅自己要遵守,也會要求伴侶高度服從。所以,有時候會顯得控制欲比較強,讓身邊的人感覺比較累。他們在為人處世上也相當有規則,道德感和底線都比較高。和人交往時,他們的界限感比較強,不會輕易和人交心。這樣的人在感情上比較專一,一旦認定一個人,就不會輕易發生改變。

喜歡把食物拌在一起

從食物上來看,這樣的人更喜歡豐富一些的口感。同樣,在生活中,往往也是一個嚮往充實生活的人。這樣的人,感官的靈敏度很強,面對多種食物的味覺衝擊也可以處理得游刃有餘。因此,在處理家庭或職場事務時,通常也可以多線條、多角度進行。不會墨守陳規,腦子總是很活,經常有新奇的點子冒出來。哪怕是很多事情趕在了一起,也常常可以應付得當。對於他來說,充實的生活,也是內心活力的來源。很多我們看來習以為常的事情,常常隱藏著心理學的學問。因為越是無意識的行為,越是能體現一個人的真實性格特點。